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立即注册 QQ登录

我你他资源网

搜索
热搜: 活动 教程 股票
查看: 28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巴菲特:死记“四个数字”10、20、50、60,炒股其实很简单

[复制链接]

1835

主题

1870

帖子

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62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9-19 10: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生活圈制作
在股票市场有句经典,华尔街没有变化,因为人性没有变化。在股票投资成功的关键是控制自己。在投资界,巴菲特真的就像神一样的存在,他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没有之一,很多投资人都在学习和借鉴巴菲特的思想,投资是存在风险的,考验的是投资者的敏锐的商业嗅觉。


股神巴菲特,两句话点透中国股市!
关于中国市场,他讲了很多,其中有两句话很重要:
1、中国市场的估值比美国低,股票更便宜!
2、中国是一个新兴的市场,会有很多人参与到股市,人们会更加投机。
有朋友可能要问了,既然老爷子觉得中国股票便宜,这么多年来,除了比亚迪好像也没怎么买过呀
什么原因呢?大概有这么几个:
1、巴菲特说只做看得懂的股票。以这位老爷子的专业知识以及手下一流的基金管理团队,如果说看不懂A股上市公司的财报那是天大笑话!漂亮的数据,低廉的价格,动心却不动手,也许老爷子并不太相信眼睛看到的东西吧!
2、就像他说的,中国股市投充斥投机行为。咱们散户跟风炒作也就罢了,如果连上市公司自己也玩高抛低吸,炒概念真减持,那即便是飞人也跑不过裁判嘛!
3、投资也是投人,巴菲特看好比亚迪更是看好王传福!如果按照他投可口可乐的标准,也许国民老干妈陶华碧符合要求,可惜老干妈没上市。上市公司要么行业不符合,要么人不对味,反正老爷子没挑出几家!
所以现在的巴菲特应该正在留意着中国股市的变化!这种变化来自于严监管动作,将会愈发健全市场并重塑市场的投资风格!而另一方面,这种变化将会越来越符合这位价值投资者的口味。



中国股市代表盈利的“四个数字”
一、20%——最佳止盈点
20%,股票交易的最佳止盈点。在股市中没有常胜的将军,被套、亏损总是难免的,同时也要意识到也并不可能所有的股票都会不断上涨。来自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目前70.8%股民都是一个“贪”字在作祟,由赚变亏,由小亏反倒变成了大亏。所以股票投资“贪”字要不得,建议投资者在买进股票时就要设定一个止盈点,股价上涨20%后坚决卖出股票,如今华尔街不少资深投资人还仍在坚持此比例。另外一个是止损点,低于买入价7%-8%坚决止损。
二、50%——持仓黄金比例
50%,即股票留50%的仓位,资金留50%的仓位,便于投资者根据自己的操作风格制定不同的仓位控制策略。所谓持仓比例,是持仓品种的市值占整个资金总额的比例,不过此比例是动态的。打个比方,比如某投资者的初始资金为10万元,将5万元购买股票,此时持仓比例为50%;虽说随着股价上涨,总资产和股票市值会不断变动,比如,股价上涨20%,总资产就为11万元,股票市值增至6万元,此时的持仓比例就变成了54.5%,但是刚入市时50%的持仓黄金比例仍要记住。
三、60%——低价圈判断
60%,低价圈一个判断比例,是指股价相对前期高点,个股跌幅在60%以上的都可以视作为低价圈。当股价出现涨幅靠前、量比靠前情形,此时股价处于低价圈时,说明主力有意图拉高股价,此时股民参与的风险较小。相反,此时若购买那些高价圈个股,那么风险很大,陷阱较多。所以,股民可以参考此“60%,低价圈判断”的比例,基本能避免盲目追涨个股而被套的惨剧,从而也能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四、721——股市“魔咒”
721,就是常被投资者说起的股市魔咒“七亏二平一赢”,是股市盈利的概率,是说90%股民都是亏损的。股民要想打破此魔咒,理财师表示关键还是投资者要改变投资观念,改变一夜暴富的错误观念。股市不是赌场,而是一门大学问,关系到宏观经济学、政策敏感度、心理学、股市技术、综合素质等。不是只靠运气,却没有学习的态度。所以在入市之初要认识这点,注重合理配置资产,一方面可以参与一些年收益10%左右的宜盛月月盈等稳健类投资,能保障有稳定的收益来源;另一方面参与股票和期货等高风险投资,能来获得较高的回报,多元化投资,实现收益最大化。
五、10——股票不超过10只
10,有风险承受的投资者购买股票最好不要超过10只。因为据专家统计,股票超过10只的组合,其最终收益并不可观,投资者根本忙不过来,还不如配置上述提到的宜盛月月盈了。普通投资者如果对于自身高风险投资比例究竟多少合适,可以参考“100-自身年龄”的公式。当然,都需要看每个人和每个家庭的实际财务情况和风险偏好来做投资。
当然,这也不是万能的,以上股市投资法则仍要因人而异,投资比例做出及时调整。另外,在平时的生活中,投资者还要多加注重相关专业投资理财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投资理财技能,利用各种投资理财渠道和工具,让自己的财富获得保值增值。


关于选股:
孙子兵法说善战者必先立于不败之地,善于炒股的人首要先避免亏损,方能确保盈利。
我这样的人一向谨慎,甚至谨慎的过头了,比如上车必系安全带,不敢坐飞机,开车从来没有违章,过马路必定走斑马线,各种医疗意外交通保险都有买,我在股市也是小心谨慎,我是算定了股票的底部才敢去买股票。我从来不买没有底的股票,哪怕偶尔买错了,基本上难以大亏。
我选股第一条原则就是先看着这支股票的底部在哪里,一般来说银行股为0.8倍市净率以下,8倍市盈率以下买入。保险行业0.8倍内含价值以下买入,房地产比较复杂,既要看土地储备,还要看市销率,0.2倍市销率以下最好,还要看拿地成本,比如当年融创轻松可以拿出168亿收购乐视,当时市值才250亿,一年销售额1500亿,是明显的低估股票。券商股一般1.4倍市净率以下买入。其余不太了解行业一般是市净率1以下买入,市盈率8以下买入。
这就是我目前的投资体系,一般按照这个价位买入很少会亏钱。
凭借上述方法,我14年重仓交通银行(买入价0.6倍市净率)和招商银行(买入价0.8倍市净率)取得了60%的收益,持有少量中信证券也获得了250%的收益。16年买入交通银行(0.5倍市净率)中国平安(0.8倍内含价值),中国建筑(0.7倍市净率),中国太平(0.6倍内含价值),融创中国(0.15倍市销率)也取得了优厚的回报。
但是对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估值方法,一直以来按照我的市净率1以下买入,市盈率8来估值对消费、电器、白酒等轻资产公司进行估值,就找不到买点。虽然曾经有持有有过格力电器、五粮液、美的电器等牛股,但是始终无法锚定这样行业股票的底在哪里,最后赚一点就跑了。
选股第二条是利润增长性,两个利润相当的公司,一个公司每年利润平均增长5%。另一个每年增长20%,10年后,后者利润是前者的3倍。所以长期来看选择一个利润增长较快的公司很重要,与其持有一个低估的平庸公司不如持有一个估值正常的业绩增长迅速的行业龙头绩优股,绩优股如同一个班里学习好的学生,大概率是下一年考虑学霸会再创佳绩,而学渣会成绩会跟不上而垫底。偏偏普通人觉得学霸成绩已经涨了很多,应该下跌了,学渣成绩已经夯实底部,应该反弹了。
选股第三条是利润(或者业绩)增长的确定性,投资的企业利润要有增长,更好得是公司的利润是确定的增长。比如房地产,因为预售制度,每年合同销售的金额会在1-2年内转化为公司业绩,未来的1-2年的业绩可期;再比如保险中的寿险,未来利润增长同10年期国债的750均线相关,利润增长多少也是比较容易确定。这是我较为喜欢银行和保险业的原因。
选股第四条是利润增长的可持续性,20年后,银行依旧为金融服务,保险依旧为全民社会保障服务,人还是要住在房子里,可是20年后还用不用手机,无法预料,就像15年前,诺基亚和摩托罗拉想不到现在的窘境。一些行业让我无法确定利润能否增长生产经营模式会不会被颠覆,各种高科技行业、凡是带科技、网络、智能、生物、电子的我统统回避,当年电子词典、随声听、MD、数码相机也是高科技行业之一,如今却颠覆。所以我视高科技行业为风险投资行业。
第五条,要考虑利润的有效性,银行貌似利润很高,利润却是前置计算,从放贷开始计算利润,至于贷款能否收回,贷款人会不会提前还贷,都是未来无从保证。房地产利润后置,房子卖出去只算负债,要等交房后才算利润,所以银行有效利润被高估,房地产利润被低估。有些行业,如重资产行业(如钢铁、LCD,黑色家电),要不断持续投入资本金购买更新设备,原材料,扩大厂房、投入研发,导致可分红利润比例较低。有些行业,消耗资本金极少,赚的利润可以大部分拿去分红,比如白酒,高速公路、、港口,水电、机场等,不可一概而论。


关于买卖点:
如何以及何时买卖与如何处理盘局
不论你看对或看错,那都不重要,你必须要有自己的交易系统,必须知道何时该出手,何时不该出手。该出手时不一定会赚,但那些交易机会你必须把握。风报比1:3是我个人最低可接受范围,也就是说,当我认为会有300点以上的行情时,我会进场交易,否则其它时刻不是我该出手的时机(因为当风报比为1:3时,10次交易只要抓到3次,报酬率就是正的,再将资本放大到100万做一口,每笔最大损失约为总资本的2%,这样的资金控管为一个良好的配置,可能风险都在可接受范围,也不会对波动太为敏感),如果中间抓到1:10的机会,赚钱对你来说将是轻而易举,中间看错几次行情又如何呢?
每个人自己的操作系统也不同,由这个观点,会出现一些情形:
1). 有些点,你知道他还会涨,但并不适合进场,因为风报比不佳;
2). 有些点,你并不知道他会涨或会跌,但仍可以进场,因为获利可能很可观;
3). 别人买进的点,并不一定适合你进场;
4). 你进场的点,别人也不一定适合进场;
5). 所以别人认为会涨或跌,对你来说可能没有意义。
什么叫头?一段涨势,涨不动了,都可以怀疑它是头,如果盘了一阵子后来又上去了,那原本涨不动的地方就变成所谓整理段,但对操作策略来说,涨不动的地方,我们全部都要将它视为头部,因为这样可以让我们规避掉下跌的风险,就如同现在套牢在头部的人,都是因为认为股票会在万点再涨上去,所以抱牢,但不管我们怎么认为,看多也好,看空也好,策略上,都该先退出持股观望。对下跌势来说,跌不下去的地方,都要将其视为整理段,不能将其视为底部,因为底部只有一个,一般猜都会猜错,即使看起来像底部,还是要将其当为整理段,只能高出低进,不能买进抱牢,就像现在这边,这是我们的标准策略。
趋势明显时,动用他大部份资金,不断加码,趋势不明显时,只动用少数资金,短线少量进出,目的是不想失去对市场的感觉。
当时的我不知资金的“控管”重要性,只知整日的研究决策,花了大半的时间在决策要买哪支股票,但真正会赚钱的部份只有管理,如何在买了一支股票后决定出场点和时机?只知抱着它....,结果大部份的出场点都是赔到痛后才出场,有时连之前赚的都不见了,试问自己,是否想好如何的出场?高档横盘整理,最好退场观望!实在忍不住,切记,心态只有抢反弹!千万不可“逢低承接”,盘势一不对立刻走人,不用在意有的股票还会涨,多头一路走来本来就没那么快熄火,但空方势力酝酿却是个事实,历史上每次到此时,偏空的都会被嘲笑,因为人们永远不喜欢风险,会打从心理逃避它...
避免被套牢,最佳的方法,就是买在波浪底部:
1)、上升浪时,急跌买进,此乃绝佳发财契机,为高手的绝招;
2)、盘整时,急跌买进,完全正确;
3)、下跌浪时,急跌买进,你确定要买吗?你真的确定要买? 此时风险甚大,但机会也大,因为急跌时常有急反弹,但也常弹不起来,被套牢机会很大,一旦被套牢,千万不可久留,否则,下场自行负责!
盘完后,第一个急跌完成,跌势确立后的第一个反弹,为抢反弹第一时机,机不可失,也是放空者先回补的第一时间,记住,下跌浪中只有这一个急跌抢反弹是最安全的,其它都很危险!在未止跌前,用实质金钱去猜测底部是一件很不智的行为
所以建议大盘高档横盘时,退出观望。高档盘整时是散户死伤最惨重的地方,十个有八个是在这边阵亡,因为高档盘整后的下杀常常都是90度角的下杀,如同毫无支撑般。下跌速度永远比上涨快3倍!
大盘未明显转强,任何做多皆视为反弹,有赚就跑,这是不做空的人,在这种盘势下唯一的活路。底部进场不赢也难”,这句话,会害人倾家荡产,底部几乎只能事后看出,底部的形成原因,说起来也满好笑的,因为它常是不经意被形成。永远,没人知道底部在哪,我们只能不断的怀疑,但无法100%肯定。策略上,操作不能在看似底部时放入所有资金,而是该一路加码上去的,势不对时,记得抽出资金速度要快。
买进等反弹的方法,重点在买进的时机,比较安全的方式,等应该是空手等,等时机到才建立部位,而不是随意猜个底部,就买进准备等看哪天突然涨了!空手等和抱着等是完全不同的
高档出脱,下跌时静待落底,似乎常只是口号,姑且不论到底会不会再涨回来,这一年来,相信持股者心理压力也够大了,这就是股票看似简单,实质上很难的原因之一。


真正的市场高手,不迷信什么政策、理论和消息,他们追求的是对市场群体心理的高超把握和自己个体心性的全然了悟。抛开束缚,方能潇洒自如!
由于迷失了自己的本来目的,有的投资人就自觉不自觉地将交易行为异化为“科研”。我不止一次听到某些“高手”吹嘘他们的一些完美交易,如如何买在最低价卖在最高价云云,但当我和他们深入交流时,我发现他们陶醉的是一种研究和预测的游戏,他们或根据市场历史的现象归纳出某些“模式”、或根据某种理论猜测市场进一步的趋势变化,他们忘记了,如果要达到持续地稳定地赚钱这一他们来到市场的真正目的,更重要的工作应该是:识别不同的市况,并根据不同的市况制订不同的操作策略。因为,“模式”的有效性或“理论”的适应性是会由于市况的变化而变化的,而市况的识别和策略的制定才是永恒的。
由于忘记了自己交易的本来目标,有的投资人就自觉不自觉地将交易行为异化为“搏彩”只要有一点希望,就全然不顾的冲进去,而全然忘记了与赢利相对应的两个字,风险!因为将持续地稳步赚钱这个目的抛在脑后,所以很多时候根本就没有对自己交易的风险收益比进行认真评估。
既入市场,人们都希望赢利并有所作为,但为了更快地有所作为,人们又往往选择了不停地行动、行动、再行动。我随手翻开近期的专业证券报刊,诸如“如何在调整市道中选择强庄个股”、“调整市道投资激情个股选择”等充满诱惑性标题的文章不时可见;我信手打开电视财经频道,“抛开大盘炒个股”等看似颇有魅力的鼓噪随处可闻。殊不知,这类想法固然迎合了人性中的某些本能成分(因为,人们总是易于相信自己乐于相信的事情),但我们在市场更常见到的实际情况却是,很多人为了走一条捷径,按照这种思路交易,实际上却走上了一条更远的路。
行动多并不一定就效果好,有时什么也不做可能是一种最好的选择。且不说“有所为有所不为”、“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的古训,也不说常常发生的“一动不如一静”的真实故事,就是华尔街早期的成功大炒家埃德温.里费弗也说过:“盲目而频繁的交易是造成华尔街投资者亏损的主要原因,即使在专业投资者中也是这样。但我必须做正确的选择,我不能草率行事,所以我静等着……”,他还说:“我赚大钱的秘密就是我常常只是静静地坐着……”。
过多的行动就是盲动,盲动耗散我们的精神、迷幻我们的心智、磨损我们的金钱。因为盲动主要来自心理的盲区,减少盲动的办法也就主要从调节心理盲区契入,归纳起来,大致有三:一是调整对行动的看法,行动多并不一定就是勤奋、行动多并不一定就能够使我们更快地达到目标,有时,什么也不做是一种更好的生存状态;二是调整对待机会的态度,人们常常认为应该尽可能多地去把握机会,但在专业炒手的心中,想得更多的却是“只去把握自己能够把握的机会、只去捕捉对自己赢面大的机会”;三是要学会享受孤独,很多行动不过是人们害怕无聊而制造出来的,“什么也不做就有无聊感”其实是一种不健康的精神状态。
奔腾的江河是一种美,静静的湖泊也是一种美,它们之间的差别是产生它们的不同环境所造就。根据客观环境而不是心理盲区行动,常常静静地感受市场而什么也不交易是一个专业炒手的基本素质要求。
在投机市场,最重要、最容易被人忽视、最难以真正做到的是“交易纪律”!
为什么“交易纪律”最重要?因为,“交易纪律”是在市场生存的基础保证:对于交易员,“交易纪律”就象汽车的刹车、飞行员的降落伞、海轮的救生艇,关键的时刻能够使你控制风险并保住性命;对于交易员,“交易纪律”还是真实的监管者,使你严格执行自己的交易计划,不至于被盘中眼花缭乱的“日间杂波”所迷惑而情绪性地进行交易。
为什么“交易纪律”最容易被人忽视?这是由于价差收入取得的表面特征使人们产生的心理误区所致:价差收入取得的前提是头寸方向和价格趋势变化的一致性,于是,人们当然认为对未来价格趋势的预测是交易中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环节,人们也就自然地将绝大部分甚至全部注意力放在对未来价格趋势的预测上,殊不知,预测本质上只能是一种概率的游戏,优秀的预测确实可以大大提高胜算,但我也确实见过十次交易九次预测正确却最终亏损的交易者,其亏损原因就在于没有“交易纪律”对亏损的那笔交易进行风险控制,我们也常常看到一些“说得好做得臭”的人们,主要原因还是“交易心理”包括“交易纪律”之类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展开

手机版|我你他资源网 ( 粤ICP备17032268号-1 )

GMT+8, 2024-4-24 16:35 , Processed in 0.115833 second(s), 24 queries .

声明:本站严禁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本站内容来自网友或互联网原创或转载,如果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处理!

© 2001-2013 wnt1688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